北京创业网(www.09010.com)-北京创业,创业在北京!

北京创业网-北京创业,创业在北京

您现在的位置是:北京创业网首页 > 创业人物 > 青年创业 >

青年创业

2005海外学人回国创业恳谈会实录

发布时间:2008-09-17青年创业
[北京创业网-www.09010.com]消息: 12月21日上午,“创新创业、报效祖国--2005海外学人回国创业周”活动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亲切接见了参加活动的留学人员,出席活动开幕式并发表讲话。当天还举办了“2005海外学人创业
[北京创业网-www.09010.com]消息:

12月21日上午,“创新创业、报效祖国--2005海外学人回国创业周”活动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亲切接见了参加活动的留学人员,出席活动开幕式并发表讲话。当天还举办了“2005海外学人创业论坛”、“海外学人回国创业恳谈会”和“部长形势报告会”等活动。新浪网教育频道对海外学人回国创业恳谈会进行了现场报道,以下为恳谈会实录:

    主持人:

    全国青联常委、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张泽群;

    嘉宾:

    全国青联常委、全国青联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北京物美集团董事长张文中;

    全国青联常委、全国青联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北京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俊峰;

    全国青联委员、全国青联留学人员联谊会常务理事、新浪首席执行官汪延;

    全国青联常委、全国青联留学人员联谊会常务理事、空中网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周云帆。


    张泽群:各位新朋老友大家下午好。今天的活动进行了一整天,现在到了一个关键时刻,这个环节我觉得最精彩,因为这个环节是特别袒露心扉和实话实说的一个环节。下面这个环节我们要了解一些招数。今天我们就说两个环节,一个环节是选择,再一个环节是超越。一大选择是回还是不回,超越就是怎么干的问题。这几位嘉宾都是极其重量级的嘉宾,可能经常在媒体上看到他们的文字,很多人都是传说当中的英雄,今天我们能够见到传说当中的某某真是一件幸事儿。首先自我介绍一下吧,我叫张泽群,是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绝对一个“土鳖”,从来没有出去过,即使出国也只有两三天的时间。嘉宾里,我首先介绍一位张文中先生,北京物美集团董事长;王俊峰先生,北京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第六届理事。另外两位帅哥,这位就是传说中的汪延,新浪首席执行官,民建中央委员、中国互联网协会副会长;汪延哪儿都好,说是有钱有闲,汪延都有,但是汪延有一点不好,就是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爸爸。下面再隆重介绍一下周云帆,空中网创始人,现任空中网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今天的论坛先从我们的老大哥张先生开始,因为物美我是经常去,在中央电视台旁边就有一个物美超市,当我看到一个那么像供销式的超市居然是一个斯坦福博士毕业的人当董事长时,觉得非常奇怪:这个斯坦福和供销社有什么关系。

    张文中:呵呵,斯坦福出来的人都办供销社。今天是泽群第一次把我们定义为供销社,我觉得很高兴。作为我来说,在斯坦福做过博士后研究,原来学习土木工程的,后来做起了超市,其实第一次见了我的人往往都会像泽群一样问我为什么这样。

    张文中谈创业:除了努力之外 还得顺势而为

     记得2001年,国家副总理到我那儿视察,第一句话就是说你回国之后为什么做超市呢?我想领导非常紧张,我就一路狂汇报超市是怎么搞什么。汇报完了,总理临上车还要我讲清楚为什么搞超市。后来不得不坦白。我的一个说法是误入歧途,因为我从来没有立志要做超市,甚至没有立志要做生意。今天上午听了邓中翰的发言深有启发,从小就要当大科学家,就要在芯片领域赶超世界水平,我从来没有想过做生意,更没有想过做超市,走到这一步非常偶然。说到做企业从根本上确实和出国有关系,我出国前在中科院,在那儿充分调整了自己的思路,发现一切都必须面对事实。其实以前由于在中央机关工作,什么需要面对市场啊,调节自身啊,都与我无关。后来我离开了中央机关,从那个时候思想开始调整,对我冲击很大。在一个硅谷的环境也感到新时代的英雄就是做创业。

    93年在邓小平南巡一片热热闹闹的红火形势的冲击之下,我开始回来做。做什么呢?根本没有想做超市。我回来时可能和很多人一样做系统工程,当然没有周云帆那么有远见,回来就做一个Chinaren,不久就卖给上市公司。我是系统集成,93年开始,我们最大的集成项目单个一千万,后来我觉得系统集成不是长远之计,就开始做产品。知识分子总要事出有明。我开始尝试,发现零售业可以,提出两个预测,第一个预测是中国到2001年会出现年销售额超过100亿的零售企业,第二个预测2010年会出现年销售会超过1000亿的零售企业,于是我觉得零售业可以做。其实中国当时的社会商品销售企业虽然有一定规模,而且最大的企业一年销售不过10亿。我们确实把软件产品做出来了,软件产品好的方面还不错,差的方面没有人买,于是我在中央电视台边上找了一个工厂厂房开起了这个超市,而且这个超市一开就火,95年卖了5个多亿,是当年北京比较成功的超市,当年投资比较少、设备投入也比较差,所以泽群说像供销社,但是那的确是北京市超市的开拓性的工作。由于这个超市取得很大成功,所以我逐步把物美当成一个大事儿来抓。通过十年的努力,我们在2003年11月份,我们有50%的业务在香港上市,是中国第一家民营商业企业在香港上市,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特别是股价从上市的6块钱到现在的15块钱,取得了很大的增长。也可以说我们也实现了当年的目标。作为我本人确实有这样一个转型,原来做的系统集成后来不做了,改组完以后成为专门给日本人做软件服务的公司,现在有150人,我也彻底转行了。自己的精力全力以赴做流通产业,现在我们在全国有600多个零售点。当然这个产业做到这一步,应该说是刚刚开始。

    我最近又做了两个预测,一个预测是今后五到十年,中国的流通产业最大企业市值一千亿,第二个预测是十年到十五年中国最大的流通企业年销售额会达到一千亿美元,这样的预测是有依据的。我们看今天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大概是六万亿,中国还保持12%的速度增长,如果说中国这个速度继续保持下去,按照商务的预测,到2010年就要达到十万亿,所以只要5%的市场份额就是一万亿,从世界发达国家情况来看,前三位的零售商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70%,所以还是非常有潜力的。当然,我也要告诉大家这个活干起来累的要死,另外很容易被泽群这样的人误以为是供销社的头儿。

    既然各位都是海外回来的朋友,我在这儿分享一点儿体会,我认为有重要的三点。其实一件事儿做的成与不成当然有自己的条件和自己的努力,更重要的是顺势而为,另外非常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心态。我从来不认为自己已经取得了成功,今天这样一个企业,我们有两万多人,但仍然是一个小型企业,能不能成为真正的百年老店,成为一个品牌还有待时间的挑战,所以要有良好的心态,要尊重市场的方向。第二如果要回国创业必须有思想准备,中国不是美国,中国也不是欧洲,这里面有着重大差别,如果你带着一种想法,希望中国一切方面都比美国好肯定是做不到的,比如法律环境,显然是不可能一样,现在回来好多了,海外留学人员得到了国内的一些关照,有很多人帮助你解决后顾之忧。在10年前没有人这样做,你必须有这样的思想准备,你必须在心理上迎接这样一些挫折。第三点就是有坚定不移的意志。有些创业者不断的调整,我接触很多回国创业成功的人士,他们成功的关键的地方就是坚定不移。比如说云帆,他也是一个非常坚定不移的人,一件事情没有做到底的精神是不可能成功的。所以把这三点和各位分享一下,预祝大家无论是回国还是在国外都能够生活的愉快,都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谢谢大家!

    王俊峰谈创业经历:我鼓励更多人来做法律

    张泽群:短短的十几分钟讲述了十几年的心路历程。我们想问一下王俊峰,俊峰兄和王总不太一样,这十几年来是不停的走来走去,为什么总在不断的走来走去,是做了什么样的选择?

    王俊峰:我非常高兴和这么多海外学人一起聊天,交流。可能因为我学法律的,我们国家要科教兴国,所以每次海外学人很多都是理科的,是我们学文科的人非常的崇敬的。那个时候是到进出口公司或者和国际相关的公司,我在学校读书是法律专业,我们的专业还有国际法,我那时候就对带“国际”字的比较感兴趣,经常去国际系听课,那时候身边很多人都出国了,但是单位总是今天有一个什么机会,明天提一个什么副处长,所以就留下来了。93年的时候司法部推出了律师深化改革的规定,我从93年就带着几个同事创建了现在的金杜律师事务所,我从小到大没有想到自己会做律师,更没有想到做这么长时间。很多人说俊峰是一个很有事业心的人,实际上我并不是追求高的人。但是有一种民族的狭隘激励着,当时我和一些国际上的大律师事务所打交道,那时候90年代初香港的同行在我们看都是高瞻远瞩,那时候中国的律师拿奖金就是几千块钱,香港的律师来了都是百万的,那时候心理就有点不服气,我看他个子没有汪延那么高,学历也不过如此,仅仅是因为他们是外国工作过的中国人,心理有一种非常非常不舒服的感觉,这是我走出来创建律师事务所的非常大的动力,就是这么简单。

    经过十年的发展,中国的律师确确实实今非昔比了,可能十年前中国只有几千个律师,而且都是官办的。93年以后逐渐和国际接轨,有了现在的合伙制。那么12年发展过来,中国的律师行业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从人数上来讲,现在专职的律师有13万多人,每年考律师资格的有20万人,通过率是两三万人。从行业发展速度来讲,今天在座的都是国人,今天无论是它的规模还是提供的产品还是接触到的客户,基本上不像以前了,但是整体上讲还是有差距。香港最前沿的律师事务所是英国、美国的律师事务所。金杜律师事务所经过10年的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我开始创业之路的时候,只是短期的因为案子出国,因为法律服务的产品也是经济法制的,由于贸促会的工作经历我直接面临国际同行,和国际的竞争很快摆到议事日程上来。93年创业,94年底,95年三、四月份,我在欧洲,当时到荷兰一家律师事务所做访问律师。后来回来以后,98年的时候我又一个人到剑桥做访问学者,从98年下半年开始我去美国一直到2001年回来,我有一个非常骄傲的校友就是邓中翰。我就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走出去学习,当然想出去在国外生活是很容易,但是我讲过我做律师的原动力,始终没有和国内离开过。

    今天我们的事务所非常多元化,我们的合伙人在今年年底突破120人,这120人绝大部分在海外有工作经历,哈佛的博士、斯坦福的博士,而且发展到今天业内很多人包括国外同行都很奇怪。很多人说,没有一个国家的或者律师事务所在10年之间发展到这么多位,但是其实这也很正常,中国是在一个崛起的时代。和我们的条件相比我们本来可以走的更远。

    我和文中不一样,我鼓励更多人来做法律,在美国的一些人都知道美国的法学院是一定要读过本科之后才能读的,不能直接就学法律。我现在在的律师事务所,我们的法律服务有金融、银行、仲裁、诉讼还有知识产权。我本人是做国际仲裁和公司证券、公司法方面的律师。但是我最近两三年绝大部分时间,除了管理之外我差不多都在知识产权方面。我们知识产权的队伍从五年前到现在超过100人,这100人中20人做版权、商标之外其他都做专利,中国未来,专利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市场,我们做专利的所有人都是理工科的,化学、电子、机械,无论是他们的待遇还是他们的发展前景都非常好,我认为不会比在美国的工资低,而且前景是非常好的,中国需要大量这样的专利申请、专利保护的人才。

  更多创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