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创业网(www.etongjin.cn)被授权转载《步步为赢:高效突破创业7关》,如须转载请注明来源“创业网cye”及原作者、出版社。
《步步为赢:高效突破创业7关》
作者:辛保平,程欣乔,宗春霞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相关链接:高效突破创业7关连载(3)
连载之四
创业恐惧症四:
竞争忧虑
恐惧起因:
商场如战场,作为创业者时时刻刻要面对竞争。人家的企业已经树立了品牌、确立了市场、拥有了价格优势……我一个小小的企业,资金量比不上、技术超不过,怎么与人家竞争?创业必然要遭遇竞争对手,这是谁都躲不过去的。而面对竞争对手采取不同的方法,其结果也大不一样。小企业没有几家不怵打交手战的,换句话说,小企业没有几家不害怕竞争的。
竞争“恐惧症”的典型表现
2003年,董建伟在陕西的一所大学社区开了一家书店,开业一年多后,由于他诚信经营,薄利多销,并且与校方联合举办了一系列读书活动,使书店的生意越来越红火。
在董建伟开书店之前,这个大学社区已经有3家书店,但由于他经营有道,其它3家书店便受到了冲击,后来,这3家书店的营业额加起来还不如他一家高。他成了这个社区的“书店老大”。此时董建伟觉得自己真正成为“老大”的机会来了,他想垄断这个大学社区的图书市场。于是他开始采取“进价销售”、“赔本甩卖”等竞争性动作,很快就把另3家书店挤垮了。
可是让人奇怪的是,另3家书店关门后,董建伟的生意非但没有更加红火,反而逐渐冷清了下来。
原来经过一番低价竞争后,这个大学的学生们觉得董建伟的书店利润丰厚,以往学生们可以通过与另3家进行价格比较后,选择董建伟书店中的图书。低价打拼后,学生们没有了比较,反而开始觉得董建伟的书价高,所以开始自己跑到图书批发市场去“货比三家”。
而没过多久,不少人看到偌大的一个社区只有董建伟一家书店,结果淘金者蜂拥而至,终于一家实力更雄厚的书店很快压过了董建伟的势头,并抢占走了大部分的客源。
此时,董建伟才意识到,其实商界和动物世界一样,适当有一些“天敌对手”会更加有助于经营。
#p#副标题#e# 反“恐”良方
创业中你不可能把所有的钱都赚到手,所以也不要总想着弄死对手,只要在策略上胜其一筹,适当有几个对手、保持商业环境的“生态平衡”,反而会有助于你更好经营,另一方面,如果你总是想把对手致于死地,对手没有办法,很可能放手一搏,到时候鱼死网破,两败俱伤,悔之晚矣。要学会与竞争对手打交道,允许其生存,但限制或延缓其发展,能够形成绿叶扶红花的局面,才是竞争哲学的最高境界。
实战技巧一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俗话说:同行不同利。初涉商场的经营者,当自己打算从事一个项目之前,最好能够事先调查同行的情况,这是日后掌握时机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了解同行,就可以得到市场上各种信息,熟悉同行的盈亏,看到自己经营的前途如何,如果对待很近的同行,都不闻不问,带着一种“卖石灰的见不得卖面的”的经营作风,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
创业企业在经商前了解同行,往往可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了解同行也不是那么容易,要做艰苦细致的调查工作,不下苦功难达目的,同时,这项目多少带有些“刺探”的性质,一旦引起同行的注意,非但达不到预期目的,反而可能伤了和气,使自己陷入窘境。
我们接触过一名叫做丛蓉的创业者,办了一家软件公司,刚刚开始的那段时间,每天只顾忙着做程序开发。后来,产品出来了,可是怎么推向市场,怎么定价都不明确。从蓉是做技术出身虽然以前在其他的软件公司做过,却没有真正面对过客户。没办法,她只能向那些已经有些规模的同行学一学。于是丛蓉就设计了一个虚拟的客户公司背景资料,先以电话询价的方式来学习他们的推销手段以及市场定价。
由于丛蓉精通软件技术,很担心一开口就会被对方识破,所以她干脆让文书打电话去询价,在询价的过程中,很明显可以看出同行对于客户电话询价都有比较强的戒备心理,但是也有的市场人员非常急于推销自己的产品,对这方面的戒备就会少一些,所以在打了3天的电话之后,丛蓉就接到了十几份报价单。这次“询价”让丛蓉了解到,同行们都把软件的模块拆出来分别报价。她分析了一下其中的好处,这样做显得模块种类比较多,产品比较丰富(显得公司技术专业);同时也给顾客一种感觉,他们有充分的自主权对模块进行组合。更重要的,这样做每个模块的定价都不会很高,顾客接受起来比较容易。
除了了解价格外,丛蓉还需要充分了解同行怎样对客户进行面对面的推销和演示,这显然很有难度。不过“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所以丛蓉决定亲自上阵,到供货商的公司去看演示。由于对竞争对手的营销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也使得丛蓉自己拓展市场有了非常显著的针对性。
当然,对于一个初涉商场的创业者来说,了解同行也许是比较容易的。因为了解同行的过程可以伴随着开业前的市场调查一起搞,而现在的社会市场调查有多种渠道,又可多方位地进行。人们都懂得知彼知己,方能百战百胜的道理,了解同行就在于取得这种效果。创业者了解同行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认清同行,知道竞争的对手是谁;同行生产或销售的所有商品,给自己画出个框框;同行每种产品的价格与特征;同行商品的销售量、市场占有率、成长率;同行商品和品牌的知名度和信誉度等等。如果创业者确实能从上述各方面了解同行,那就能知己知彼了。
同行如冤家,有时候情况并非如此。
有经验的生意人都知道,大家都有钱赚的生意才是好生意,大家都有钱赚,生意才能做得顺利,做得完美。你赚一千,至少要让别人赚八百。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就是那句老话,同利才能同心。
如果绞尽脑汁相互拼杀,最后只能是两败俱伤。在笔者所住的社区,曾经有两间门对门的杂货店,店主为了招揽顾客,相互展开了一场压价大战,店里商品的价格一降再降,斗到兴起处,竟然不顾成本甩货。本来都是小本买卖,没有多大实力,这样穿上塑料胸肌,冒充大力士打斗的结果,就是两家店都差点关门。
#p#副标题#e# 实战技巧二
竞争要以力量为依托
企业竞争是企业间基本竞争力量的对比、抗争。企业面临的威胁,或者机会,将主要来自这些力量的对抗过程。
美国著名战略学家波特在其所著的《竞争战略》一书中指出:“一个产业部门的竞争态势取决于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这五种力量的合力将决定产业最终的利润潜力。”这五种力量分别是:第一,市场的潜在加入者。新加入者会带来新的资源、新的生产能力,其必然会影响企业现有的市场占有率,打破企业间竞争力量的对比。第二,现有企业(产品)之间的竞争激烈程度。第三,替代品或服务的竞争压力,如鲜花、工艺品替代糕点、糖果等作为礼品,空调替代电扇等。第四,用户或顾客的成交能力。其实质是不同的公司对不同的市场、用户的选择,即市场目标定位。第五,供应者的成交能力,即供应商对厂商所需资源的垄断程度。
“良马能历险,耕田不如牛。”竞争优势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具有的独特能力。例如,一家通过自己的糖果销售连锁店经销自己的产品的糖果制造商,可能因为糖果销售连锁店的经营不善而连续亏损,此时,该制造商就应卖掉连锁店,充分利用专业化分销网络的优势,在自己的糖果生产、设计上下功夫,生产出美味、价廉包装上档次的糖果产品。这是扬长避短的选择。再如,苹果公司的优势表现在许多方面。但它在创业过程中表现出的最大优势是它的创新性。这种创新性绝不仅在于它开发了一个小型计算机,更主要的是它开发了一个尚未被意识到的领域,即创造了计算机小型化、个人化的新概念、新思路。
构造竞争优势,需要对竞争双方力量对比进行了解和分析。通常,企业在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找出那些决定性的主要力量(潜在的或现实的),并根据力量对比和利益大小,或直接对抗或联合合作,以形成企业的竞争战略。
哈尔滨创业者何江经营着一家专业激光标刻公司,刚开始创业时很少有竞争对手。但他一点也不敢掉以轻心,为了解竞争对手的发展技术,何江总是随身带放大镜,这样可以随时随地发现最新同行技术。有一次一只手表引起了何江的兴趣。一般手表的底壳是冲压出来的,但这只手表底壳是用镭射处理的,做出来的光泽度比别的手表亮很多。何江当时非常好奇,很想知道他们怎么做的。但总不能拿着别人的商品在店里抠来抠去吧,于是他买下了这只3000多元的手表。随后他就同公司技术人员对底壳做了一系列测试,最后终于搞清楚了这种技术。现在这种镭射处理技术,已经在他的产品当中广泛使用,为他同对手的竞争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何江的经验,在对待竞争对手时,既要有竞争的意识,又要有合作的观念。平时,经常会碰到客户有很大的单,一家公司接不下来,他就会去找品质、制作工艺相仿的同行,大家合作来做这个单。他认为这个合作的过程,更是一个大家学习相互技术的好机会。而且,也能从其它行业中学技术。以前何江总以为激光技术只能用在加工业,后来发现还能拓展到很多别的领域,就研究其它技术,不断在工艺上模仿和超越别人,这样自己才可以不断把市场这个饼做大,自己也就能吃到更多。
企业争胜的策略,简言之,就是以本企业的所长去攻击竞争对手的所短,守中有攻,攻中有守;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这是企业生存竞争的关键,也是取胜的前提条件。
要根据企业的性质,即“本企业能做什么”来决定战略目标。靠大量生产低价格、单一产品来竞争的企业是不能制造量少、品种多、价格高的商品,并为其提供服务的。因为它没有制造这种商品的专门技术与工艺。应该以创造“有个性的企业、有价值的经营”作为企业的经营目标。如提供食品,业务部门用的和大众用的就有不同,此时就要考虑本企业实际状况或能为谁提供服务的问题。企业不同成长阶段有不同的市场定位选择。高成长时期,在一个有活力的市场呆下去就可以。但在低成长时期,就需要进行深入分析,看看本公司能做什么、然后选择适合本公司性质的项目经营。
不同市场环境的竞争策略:
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应充分掌握以下几种市场环境中的竞争策略。
1. 新兴市场的竞争策略
新市场中不仅产品是新的,客户是新的,市场环境是新的,营销思路和技巧也很可能是全新的。如何在新市场上营销新产品,大家都没有现成的经验。必须用新思想和新观念策划新产品的营销。在这里,创造性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好在新的市场上,同行很少,竞争开始并不激烈,大家都是新手,都需要探索和研究。这使创业者有可能从容不迫地探寻新的营销路子。
新市场的同行关系,开始时应当是合作优先于竞争。因为市场根本没有开发出来,不存在市场份额不足的问题,没有必要开展无意义的竞争,更没有必要弄得两败俱伤。有头脑的商家应该能认识到这一点,并达成共识与默契。
2. 充分竞争市场的竞争策略
在一个成熟的市场上,竞争常常十分激烈,几乎所有的竞争手段都会用上。这是因为,在成熟的市场上,早期开拓市场的风险已经过去,利润稳定可靠,市场容易被充分开发出来,市场前景十分明朗,大批竞争对手势必要在这时候切入市场。这自然会增加竞争的激烈程度。风平浪静后,真正的竞争才刚刚开始。一个厂家能否站稳脚跟,并不在于早期的开发,而在于这时的竞争实力和策略。
价格竞争是成熟市场上常见的手法。厂商生产成本和经销商营销成本的平均水平,比市场开发初期明显下降了,同行之间有可能通过降低销售价格来争取顾客。营销成本居高不下的商家,这样的竞争,显然是十分不利的。因此,要赢得竞争,必须降低成本至平均水平乃至平均水平以下。
3. 不完全市场的竞争策略
瑞典有家号称“填空档”的公司,其经营方针就是所谓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专”。该公司专门经营市场上的空档商品,只做独家生意。例如,1984年,瑞典的童帽市场上,硬帽多,软帽少,这年气候又偏冷,可保护耳朵的软帽一时告紧,而这家公司奇迹般地将近50万顶软帽投放市场,结果一抢而空,公司大赚了一笔。公司的市场行情情报十分准确,市场预测很少失误,一旦发现空档,立即组织货源,及时介入,而等到其他投资者也纷至沓来时,该公司又转向其他空档了。所以,它从来没有与其他公司正面交锋过。
瑞典的这家公司当然是一个打游击、填空档的特殊例子,但它的经营方针却能说明一个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花无百日红,任何市场都不可能长盛不衰,一个成功的老板,应当随时准备转向。当然,本来是一个驾轻就熟的市场,网点热,客户多,什么都顺当得很,突然要转向,也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人们多多少少会有恋战的心理。很多商家吃亏就吃在这一点。借着势顺,大量投入,大批进货,不思进退,一旦市场崩溃,库存堆积如山,原想趁势多赚一点,到头来还得把过去赚的利润搭进去。可见,生意能做十分,做七八分即可,不可做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