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笔记

创业笔记网:www.09010.com
创业逐光,笔记引航,开启创业智慧

北京秀水街有个安徽创业帮 安徽人做生意有一套

    在北京大名鼎鼎的秀水街(现改造成秀水大厦)遇到向先宗时,他正用流利的英语招呼一个老外:“先生,来这里看看,我们的东西价廉物美……”几番讨价还价之后,老外拿着两件T恤和一条裤子满意地走开了,向先宗也笑眯眯地用英语告别:“谢谢光顾,下回再来!”但是一转身,当他和身边的表兄说话时,却流露出了浓浓的合肥口音。会两门外语的“小贩”

    向先宗今年27岁,他的表兄叫周城存,都是地道的安徽小伙子,祖籍庐江,在合肥长大。向先宗的父母上世纪90年代初来到北京打拼,是第一批奠定秀水街事业的“秀水人”。靠着在北京十几年的奋斗,他家已经在北京开了两个店铺,在合肥买了好几套房子。目前他们正准备进一步扩大事业,以便在首都扎根。

    “我有个哥哥在俄罗斯做服装生意,由于俄罗斯重工业发达但轻工业相对落后,价廉物美的中国衣服在那边市场很好,所以我打算以后逐渐向这方面转型,应该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向先宗告诉记者。

    当记者问向先宗英语口语怎么这么溜时,他笑着说:“我俄语也说得不错哦。秀水街的小贩大多会两三国语言,做老外的生意怎么能不会老外的语言?活学活用地学语言是最快的。”向先宗告诉记者,他在老家上学上到高中时辍学了,有一定的英语基础。

    来到北京后,向先宗发现这里的小贩英语说得都“倍儿溜”,很多都是和自己年纪差不多的“80后”,于是他晚上记单词读辅导书,白天遇到老外就练口语,很快就练出了一口流利的口语。“在学校学英语的时候觉得好难,但是在这里,英语就意味着做生意的机会,所以动力很大,学得就很快。再说‘小贩英语’不需要学得很精深,主要是招呼顾客和讨价还价,所以学起来还是蛮快的。”这里是安徽人“天下”

    记者在秀水街逛的时候,发现这里操安徽口音的人不少。与向先宗聊天后才知道,秀水街其实是安徽人的“天下”,因为这里十个人里面就有七八个安徽人,其中有两个楼层几乎都是安徽人。

    向先宗解释说,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这里还是一条名不见经传的普通街巷。一批来自安徽的打工者在这里落地生根,努力经营。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他们的生意越做越好,“觉得有前途,就叫来了自己的家人、亲友或者乡邻。”这样经过几年的发展,后来声名远扬的秀水街已经初具雏形。其间,很多其他地方的人也来到这里一起创业,但是由于大批的安徽人已经在这里站稳了脚跟,所以十多年后这里依然是以安徽人为主体的商业街。

    “安徽各个地方的人这里都有,尤其以合肥、安庆、芜湖、淮北等地的人为多。”向先宗说,“大家相互之间也很熟悉,既是竞争对手也是朋友。”名人纷纷来逛秀水街

    秀水街的人气有相当一部分是老外们贡献的。向先宗告诉记者,平时这里的中国人和外国的数量差不多,不过今年奥运会期间,老外的数量激增,秀水的人气也更旺,“一天有将近两万人次,是平时的两三倍。”

    “奥运会前后,很多外国名人都来逛秀水街。”向先宗说,除了一些有名的外国政要,还有很多奥运冠军和选手来“淘宝”。“奥运会闭幕第二天,马拉松冠军就来了,他给我们很多人都签了名。还有好几个田径冠军和‘梦八’球星也都来过,我们现在见到这些‘大人物’都见怪不怪了。”向先宗笑着说,“秀水街对国际友人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它也是外国友人认识中国的一个窗口。当年的安徽前辈能将秀水事业推到这样的高度,也是咱们安徽人的骄傲。”(王俊)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创业笔记 » 北京秀水街有个安徽创业帮 安徽人做生意有一套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