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笔记

创业笔记网:www.09010.com
创业逐光,笔记引航,开启创业智慧

户外运动“玩”出十亿元产业

[北京创业网-www.09010.com]消息:    也许你不信,但登山鞋、滑雪服、背包、睡袋确实形成了一个年产值10亿元人民币的产业,而且这个年青的产业还在以每年超过30%的增长率迅速膨胀。 

  就在几年前,登山、滑雪、攀岩、漂流等户外运动还只是以新富阶层自我标榜的面目出现,而今,户外运动已经越来越平民化,尤其流行于高学历的年青人中。

  数字印证了这一由“小众”向“大众”的转化。据业内人士估计,2000年全国户外产业市场规模仅为6000万元,2002年这个数字还不到3亿元,2005年则增长到已近10亿元。有专家预言,2006年户外休闲市场的增幅将超过往年。

  背着睡袋带着帐篷的“驴友”越来越多,行业出现爆炸式的增长,“掘金潮”正在出现。现在,户外用品连锁店和俱乐部如雨后春笋,国内生产商快速崛起,跨国户外用品制造商也纷纷进入这个朝阳行业拼抢市场。

  由于产业规模的扩大,户外用品连锁经营已经成了气候。比如,国内著名的户外用品连锁店“探路者”目前已在全国90多个大中城市开设了350个店面,销售业绩连年以超过50%的速度增长。

  中国户外产业形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初具雏形。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从事户外运动的人口会呈几何倍数增长。有人乐观地估计,户外产业这座“金矿”其潜在储量将超过千亿元。专家提醒,“金矿”是诱人的,然而开采起来并不容易,因为和任何一个新生行业一样,户外产业也有诸多不成熟的地方,尤其是市场不规范给户外用品店的经营带来了障碍。入行已有十余年的桑温特零售公司董事长程占群说,在户外用品市场上尾货和仿冒品在大多数专营店里仍占据至少50%以上的份额,这为品牌和经销商运作市场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程占群所说的尾货是指大批货物销售剩余的货品。尾货不仅不能保证货源,也不能保证质量,其极低的价格会扰乱市场价格体系。

  据估计全国户外俱乐部有近千家,但由于刚刚起步,再加上免费AA自助游活动的冲击,许多户外俱乐部面临生存压力。户外时代网主编高钦告诉记者:“户外俱乐部十家有八家在赔钱。”目前许多俱乐部转向为企业做员工拓展训练来获取利润。

  不过高钦对俱乐部的未来表示乐观。他认为,频频发生的活动意外,已经使免费的AA制自助出游模式受到了质疑。可以预见,随着出游人群对活动质量和安全保障的要求,户外俱乐部将会有越来越大的市场。“看看《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动辄上万元的会员活动还报不上名,就知道俱乐部也可以单独实现盈利的,关键是你怎么让参加者觉得你的费用收得值。”高钦说。

  户外用品生产商的数目也在直线上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的户外用品生产厂商已超过200家。世界著名的生产商戈尔、哥伦比亚等公司已进入国内。

  一位国内厂商坦承,国外名牌的进入给国内厂商的压力非常大,处在落后地位的国内厂商只有请更好的设计师尽快跟上。“你必须更好地表现自己的特长,表现自己某一方面的优势,来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创业笔记 » 户外运动“玩”出十亿元产业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