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假期创业:我也能做CEO
张飞,是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大二的学生,学习“社会发展”专业的他,一直都在琢磨能为社会做点什么,于是从大一开始,张飞就尝试着到社会上去“发展”。
扬州大学学生张飞:“从大一下学期开始,我就和我们班上的同学一起去社区,参加实践活动,和社区主任也进行交流沟通,和他们畅谈的过程中萌发了这样一个创意,就是无偿的为青少年开一个培训班。”
在荷花池社区居委会的支持下,张飞和同学一起开创了一个名为阳光学堂的少儿能力、素质培训班,为学校附近的社区提供服务。与其他社会上的培训班不同,阳光学堂是公益性的,每逢周末张飞就组织同学来免费服务。
扬州市广陵区荷花池社区居委会主任伏正予介绍:“这个阳光学堂主要是培养孩子他们的综合素质,就是能够以理性的思维,宽容的心胸,友好的合作态度,就是对挫折怎么来处理,对社会上发生的事情怎么来看待,通过我们一年多的活动下来,我们这个阳光学堂的小朋友达到150多人,每个星期五晚上应该是六点钟开班,五点钟小朋友就在门口等了。”
阳光学堂的培训内容不但受到小朋友们的欢迎,也得到了家长和社区的认可。这让张飞找了成功的感觉,临近暑假,他开始考虑把阳光学堂从公益事业变成自己的创业项目。由于缺乏资金和管理经验,张飞尝试着寻找一些合作伙伴,但事情并没有他想象中顺利:“和一个咨询策划机构也谈过,而且和他们谈的过程当中,我觉得学生确实在社会上用现在比较时髦的话来讲确实是弱势群体,因为他们和商家谈的时候就是信息不对等,而且合作起来他们老在压制着我们,就是这样,后来就没和他们谈成。”
尽管在寻找商业伙伴的问题上碰了壁,但张飞对自己选择的项目依然充满信心,他告诉记者,既然学的专业是“社会发展”,自己毕业以后也肯定是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在他看来“阳光学堂”是一份非常好的事业,即便现在没有商业机构愿意参与,他也打算独自创业。不过,原来的公益活动,现在却要收费,社区和家长们能接受吗?张飞说其实他心里也没有底,为了让大家便于接受,暑假一开始,他便着手制定详细的创业计划书,把成本、支出、收益都详细地算了一笔帐。
张飞:“50名学生我一个月就是举办八次类似的培训班,就是总共向他们收取的费用是6000元,而且我还聘用了20名大学生来帮我共同完成阳光学堂的事业,而且他们每个月我打算支付他200元钱,总共算下来他们的工资就是4000元,而且社区这一块儿就是荷花池社区我的合作伙伴我每个月要给他500元钱,总共的盈利一个月就是1500元。
带着创业计划书,张飞再次来到了学校附近的荷花池社区居委会:“社区这方面就是能不能电费水费方面稍微能不能给我们优惠一点,我们现在就是关键房租问题是个大问题。”
经过了解、协商,居委会同意了张飞的创业想法,并免除了他的房租,只交纳水电费,这个结果让张飞喜出望外。居委会负责人告诉记者,张飞创办的阳光学堂在他们小区开展一年多了,效果非常好。现在每个孩子每堂课收费15元,价格也算合理。
家在徐州的张飞,这个暑假没有回家,他说他要继续完善创业计划,进行课程安排,还要招聘同学来做兼职老师,如果顺利的话,9月份开学以前,他的阳光学堂就能正式开课了。
张飞:“如果这个项目真的做得好的话,我有必要在扬州的各大社区有条件的社区,推广开来,能推广多少就推广多少。
虽然社区这关过了,但家长对收费能不能接受,对赢利性培训会不会有新要求,都还是未知数,而“阳光学堂”未来的财务管理、人员管理,对张飞来说,也都是从未涉足过的领域。张飞说,既然已经起步,一切就都要走着看了。
主持人:看来这个暑假张飞同学要忙上一阵子了,其实现在很多大学生都像张飞一样,有着创业的梦想和激情。张飞的起步似乎很顺利,然而,面对未知的风险和领域,没有经验,缺乏资金,单凭着一腔热情,恐怕也是不行的。那么,谁又能帮助、支持他们呢?
随着暑期的来临,扬州大学的校园里比平日更加清幽安静。但在这间教室,气氛却十分热烈。扬州市团委组织的首届大学生创业培训班正在上他们的第一堂课。让组织者感到意外的是,虽然是暑假,但来自扬州七所高校的大二、大三学生在不到三天的时间里,就把200个培训名额全都报满了。
大学生:“ 了解一下创业需要的哪些条件和自己在哪些方面欠缺有所帮助吧。”
记者:“现在这种创业的激情普遍吗?”
大学生“挺普遍的,现在就业压力比较大,现代大学生思维各方面也有一些进步,想创业的人也比较多。”
大学生:“等到这个课程结束以后再和老师探讨探讨就是说结合实际情况看一下能够做些什么。”
9 7 3 123 4 8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创业笔记 » 大学生假期创业:我也能做CEO